作为全球最大的胎圈钢丝生产企业、全国第二的钢帘线生产企业,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多措并举,不仅实现节能降本增效,而且显著增强企业的低碳竞争力,满足下游轮胎企业对“零碳”产品的需求,为轮胎企业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提供强有力支持。
11月9日,大业股份胎圈事业部新上6号热处理生产线正式启动,集团公司董事长窦宝森亲自点火。

该生产线是大业股份加码核心制造、深耕细分市场的重要举措,日均产能提升100吨,将极大缓解特殊规格产品订单交付能力,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山东大业在将核心业务板块产能升级与技术迭代、巩固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还积极布局光伏、储能、风电等多能源领域,建设“零碳”工厂,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助力企业在全球市场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采取“燃料加工—清洁供热—固废利用”全产业链模式,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新增发电3.6亿千瓦时、蒸汽78万吨,大幅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

与此同时,山东大业的200MW分散式风电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5.5亿度,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从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到风电项目的布局,是大业打造“零碳工厂”的核心举措。公司持续拓展绿色能源版图,以实际行动构建低碳生产模式,为行业绿色转型树立标杆。

9月下旬,大业股份智慧零碳工业园凭借在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突出实践与显著成效,成功跻身山东省“零碳园区”创建行列。
该工业园自规划建设之初,便以“零碳、智慧、高效” 为核心定位,深度融合绿色能源利用、低碳技术创新与数字化管理。园区在能源结构优化上,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风力发电、生物质热电联产、储能等清洁能源应用,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管理体系,有效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在产业低碳转型方面,通过工艺技术升级、循环经济模式构建,实现了可回收盘条、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循环、余热回收等高效利用,从生产源头减少碳排放;同时,园区还将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搭建零碳园区管理平台,对能耗、碳排放、环境质量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控,推动园区运营效率与低碳水平双向提升,计划到2027年底前,山东大业智慧零碳工业园将全面建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