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9日,2025中橡协橡胶机械模具分会会员大会暨行业技术发展论坛,在河北廊坊成功举办。
论坛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机械模具分会、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围绕“智能驱动,创新未来”会议主题,来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轮胎企业、橡胶机械企业、模具企业和上下游行业的会议代表120多人,在北京精雕廊坊生产基地报告厅,前瞻行业趋势,探讨创新路径,智造链动未来,共谋行业发展。
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保全首先致辞。
北京精雕是一家专注于精密数控机床研发、生产、销售和“机加数字化”工程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31年的发展,已构建起完整的精雕机床产业体系,成功突破数控机床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打破国外高端机床设备供应商对中国的技术垄断,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长为国内精密数控机床业的领先者,被业届誉为国内精密数控领域的“华为”。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作了《我国橡胶轮胎行业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报告,详细解构了1~7月份全国橡胶工业经济运行数据,“增收增产不增利”现象明显。具体到橡胶机械模具行业,实现工业产值、销售收入、模具产量同比增长,但增幅有所下降。出口额同比负增长,实现利润同比增长0.25%,相比去年的1.97%增幅,减少了1.72个百分点。
“分析数据下滑的主因,是面临着的一些挑战造成的。”徐文英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内卷”严重、供大于求。就内因而言,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缺乏精细化管理、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品牌识别度较低等问题。外因,则影响了产品的外需,如欧美等国家的贸易救济措施、技术和“绿色”壁垒对行业出口造成一定影响。
徐文英指出,橡胶行业同时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一是汽车产量、保有量和千人拥有量,这是橡胶制品能够韧性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高端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如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用橡胶制品,稻壳灰白炭黑、蒲公英橡胶等。三是智能制造和AI落地。如配方和工艺优化、排产与质检智能化、无人机制造加速、柔性制造与质量一致性提升等。四是我国雅江电站等重特大项目开工及支持“中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五是国际产能与市场拓展,全球布局,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和定价权。
徐文英勉励橡胶行业企业,要谋定而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正确的道路上,勤奋努力、孜孜不倦,共同实现橡胶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轮胎分会秘书长史一锋,作了《大变局下国内轮胎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全球大环境的变化对轮胎行业的影响,近年来轮胎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产品变化特点。他指出,面对挑战,轮胎行业要摒弃规模化和低价化,做优产业链生态,坚持以技术创新,赋能高质化发展。
中橡协橡胶机械模具分会理事长、软控股份总裁官炳政作了《我国橡胶机械模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展望》的报告。官炳政对过去一年橡胶机械模具分会的工作成绩进行了总结。他说,橡机模具产业发展具有周期性波动特点,行业或将迎来“阵痛期”。展望行业发展未来,机遇与竞争并存。面对市场压力、成本压力等问题,行业需要有强大的内驱力,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聚焦极致性价比,走好企业精益之路;二是基于客户痛点,聚焦关键工艺制程升级与智能化转型;三是积极拥抱全球化,做好本土化服务;四是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作为橡胶机械模具分会理事长单位,就如何带领行业、服务好企业发展,官炳政作了深入思考。他表示,将与分会秘书处一道,做好营造优质行业生态、推动行业内力提升、引领行业高端化发展三方面工作。
北京精雕加工技术研究所所长何恒利作了《北京精雕创新研发助力轮胎模具高质量发展》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北京精雕的创新研发路径,企业以场景作牵引进行新产品研发,与用户进行深层次合作,形成了创新型整体解决方案。
尤其在轮胎模具行业,北京精雕从机床产品研发与应用技术创新两方面入手,已有成熟稳定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方案,其模具零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花纹块模具零件,另一类是侧板模具零件。从轮胎模具零件制造入手,明确加工工艺对数控机床能力的需求,通过对机床结构、主轴系统及数控系统研发,形成能够匹配加工需求的机床能力。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杨卫民,作了《智能制造装备创新与3D复印模具技术》的报告。杨教授结合多年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装备的研究经验,聚焦聚合物增材制造领域,创新提出的“3D复印技术”概念,在高分子材料智能成型装备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策橡胶(天津)有限公司资深副总经理王其营,作了《电硫化在轮胎生产企业的应用及效益分析》。报告认为,轮胎模具电硫化技术,对企业提质、降耗、节能、减碳4个方面作用明显。目前推广进度不均衡,主要是认知还存在偏差,将节能作为第一目的,另外电硫化改造成本偏高,与其强相关的蒸汽成本出现下降,所以企业改进意愿不够强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刘强作了《新一代智能机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报告。
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战略研究部主任张英魁,作了《加强企业碳资产管理,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报告。在国家“双碳”战略下,橡胶机械模具行业如何开展节能降碳工作,张英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方面创新绿色产品技术,另一方面推广绿色制造工艺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从“绿色工厂”到“零碳工厂”的转型。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伟,作了《有限元分析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的报告。豪迈科技针对轮胎模具研发存在的工况复杂、客户要求高、结构不规则、经验设计周期长的痛点,采用有限元分析技术,使模具设计更加智能高效、产品设计周期缩短、设计成本下降,推动了该技术在行业的应用。
UM先进制造技术产品经理刘超,作了《激光技术如何重塑轮胎纹理的美学与功能》的报告。当前追求轮胎“颜值”成为一种时尚,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激光技术已经在模具的胎侧、胎面部位实现了功能性应用,曜黑技术和生肖题材、印刷题材、彩边轮胎等层出不穷。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郭辉,作了《工业视觉技术助力智能制造质量管控》的报告。深入介绍了软控股份已经形成的广泛、系统的轮胎生产智能应用技术,下游客户掌握并拥有该核心技术后,可以形成完全自主化的质量管控的闭环。
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曾旭钊,作了《浅谈轮胎模具智能化并行加工技术》的报告。围绕当前轮胎模具行业存在的复杂奇特外观模具的质量要求高、交货周期短、利润小的共性问题,巨轮智能推翻传统意义的并行加工技术,创新性提出了模具智能化并行加工技术,形成了从模具设计、物流管理、模具加工到检验测试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集成应用。
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支援部副部长陆一鸣作了《三菱电机在轮胎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报告。三菱电机扎根中国,更积极服务橡胶轮胎行业,他详细介绍了伺服硫化机解决方案、3D仿真软件在胶片冷却生产线的应用等案例。
青岛思锐卓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明玉,作了《AI 技术的发展及在橡胶机械模具行业的应用》的报告。思锐卓远利用AI技术,解决了装备机械行业的多个场景痛点和实际问题,包括AI在生产计划、产品、制造、质量、故障诊断、维护预测等众多场景的应用和赋能,持续打造橡胶机械行业的具身智能。
宏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客户总监毛善明,作了《工业自动化对橡胶行业的发展促进及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介绍了该公司橡胶塑料一站式解决方案。
会议间隙,会议代表参观了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廊坊工厂的产品展厅、应用技术中心、机加自动化车间和整机装配车间。
北京精雕强大的产品优势、完善的产品创新体系建设、对轮胎模具行业的硬核支撑,都给会议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