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在ESG实践方面整体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
在环境方面,中国车企在碳盘查与碳核算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大部分企业已开展自身及全价值链的碳盘查与碳核算,对产品碳足迹进行测算与评估。此外,新能源汽车产量超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行业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车企整体在环境维度的评级表现仍较低,在能源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社会责任方面,许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教育、三农、健康等领域的公益项目回馈社会。同时,在供应链管理上,我们也看到诸多中国汽车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与产业链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推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在治理方面,中国汽车行业在ESG治理体系的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企业建立了多层级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推动ESG管理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然而,行业内ESG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仍需进一步加强,以满足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例如部分企业未明确披露减碳时间表与路线图。
展望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的ESG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汽车企业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汽车、低碳材料、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投入,推动产业链的绿色化、低碳化。同时,企业将更加注重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从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各个环节实现碳减排。
环境信息披露规范化: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投资者关注度的提高,企业将更加注重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以满足监管要求和市场期待。这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和公众信任度。
国际化发展的必答题:在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将面临更为严格的ESG合规要求,如欧盟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等,这要求企业需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提升自身的ESG表现,以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
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的ESG发展将更加注重实效,从政策推动、市场驱动和技术支持等多方面共同发力,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企业将更加重视ESG的长期价值,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社会责任履行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