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现名称为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核心建设单位。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对接长三角高分子行业,融合“绿色、智能、数字、创新”理念,全面实施“现场工程师、拔尖技术技能人才、未来工匠、创新创业人才”四类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五优”(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现场工程师为核心,持续探索“五新”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五金”职教新基建,形成了“耐砺炼、善配合、胜弹韧、勇承载”的学院专业文化。
据了解,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五优”人才的培养。
一是专业建设方面,学院牵头建设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国家“双高”专业群,开设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橡胶智能制造技术2个专业,分别是国家“双高”专业群牵头专业、核心专业,均为国家“骨干”专业。学校首先在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试点“4+0”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项目(牵头院校为徐州工程学院),在橡胶智能制造技术专业试点“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牵头院校为常州大学),累计培养“4+0”学生124名、“3+2”学生291人。
二是师资团队方面,学院现有专、兼职5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6人、博士12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个、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教学团队3个、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5人、江苏省产业教授5人、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10人。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橡塑材料制备与应用、橡塑制品智能制造技术、橡塑材料及制品全生命周期性能评价和废旧橡胶循环利用技术四个方面。
三是教学及科研平台方面,学院是全国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类专指委主任单位。牵头成立全国先进高分子材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高分子(橡胶)职业教育集团,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新材料协作共同体师资培训基地、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江苏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并已建成国内一流集“产教科培创”功能为一体的高分子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新材料虚拟仿真中心 高分子智能制造中心
在科研创新方面,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橡胶循环利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及3个省级研究中心:江苏省功能弹性体材料制备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绿色橡胶循环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全合成胶非公路型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近年来依托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共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企业横向课题81项,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级以上奖项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48项,专利转移转化101项。科研平台的设立不仅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入,也为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橡胶材料分析测试实验室
四是人才培养与培训方面,目前,学院每年依托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和橡胶智能制造技术两个专业招收近300名学生,数十年来已为高分子橡胶行业培养了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同时,学院拥有丰富的社会培训课程,已为社会累计培养了3万余名技术人员。与赛轮集团、金发科技等行业龙头百余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近年来为三角集团、安徽中鼎等30余家企业开展社会培训3000余人次,提供技术方案20余项,“苏橡”服务品牌享誉国内。
学院可为橡胶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以下培训:1、高分子材料和橡胶专业的插班生跟读培训(学制1-3年,依课程内容选择);2、橡塑等相关企业订制培训;3、暑期橡胶技术培训班(7-10天),以上培训考核合格后,均颁发结业证书。
学员也可以在培训同时参加国家开放大学高分子专科专业学习(学制2.5-8年,线上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