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来,轮胎行业中对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在国内建设状况议论纷纷,褒贬不一。细看载重子午胎热实受诸多利益因素促成,主要是:1.国家为支持子午胎发展,自2001年起对子午胎免征消费税,当年就使轮胎行业经济效益扭亏为盈的正面效应;2.轮胎属高税利产品,上一个轮胎厂对地方会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一些地方为营造政绩,为此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3.在市场需求旺盛单方面信息训导下,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汇集形成载重子午胎投资热浪,其中尤以山东地区为甚。
对此,已引起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并作了批示:要求进行系统的行业分析、市场和运行监测,并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举一反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提高准确性、时效性和有限性,对子午线轮胎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如何调控等提出建议。
子午线轮胎是轮胎工业更新换代的产品,子午胎具有行驶安全、滚动阻力小、节油以及 等优点,可降低运输成本,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子午胎在世界各国发展非常迅速,子午胎已占全球轮胎总产量的90%以上。
我国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未至六十年代初开始研制子午胎,1964年生产出第一条载重汽车子午胎。起步不算晚,但由于子午胎的技术难度高,投资大,对子午胎发展必要性认识不一致,造成我国子午胎发展缓慢,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未仍未能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开始重视发展子午胎,并列入轮胎工业的产业政策之一。根据市场需求,在积极稳妥发展子午胎思想的指导下,国家有效地支持了一批轮胎企业,分别引进了子午线轮胎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从此形成了子午线轮胎长足发展的态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吸引外资是国家重要政策之一,通过吸收外来资金与国内企业组建合资或独资企业,促进国内种类工业的发展。一些年来,世界各大中国轮胎公司都瞄准了中国的轮胎市场,在世界轮胎厂商排名75强名单中,居前11位的厂商中,已有多家轮胎公司先后涌入中国大陆,组建合资或独资企业,其中包括排名前三位的法国米其林公司、日本国普利司通公司和美国固特异公司,还有台湾省的轮胎厂商也先后到大陆来组建独资企业。
中国的轮胎工业在国有企业、外资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台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多方共同努力下,发展了我国轮胎工业兴趣,使轮胎产量已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其中轿车子午胎子午化率达97%,轻型载重汽车子午胎子午化率为38%,载重汽车子午胎子午化率为23%。2002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子午胎的产量为5432.65万条,其中轿车、轻型载重汽车子午胎产量为4767.39万条,载重汽车子午胎产量为665.25万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4.10%、27.84%和63.11%。产量均创历史新高。1998年----2003年全国轿车、轻型载重汽车子午胎和载重汽车子午胎产量汇总详见附表一。
附表一 1998年----2003年全国轿车轻型载重汽车、载重汽车子午胎产量汇总表 单位:万条
| 
 年份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 
 轿车轻型载重汽车子午胎  | 
 1759.92  | 
 2596.54  | 
 3277.5  | 
 3841.38  | 
 4767.39  | 
 6430.73  | 
| 
 载重汽车子午胎  | 
 217.78  | 
 245.03  | 
 327.75  | 
 419.86  | 
 665.25  | 
 116.45  | 
近几年来,子午线轮胎的产量,每年均虽二位数的递增,自1998年至202年,载重汽车子午胎年均增长率达32.2%,轿车、轻型载重汽车子午胎年均增长率为28.2%,以适应轮胎市场和轮胎出口的需要。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对部分轮胎会员企业的统计资料表明,自1997年至2003年对载重汽车子午胎、轻型载重汽车子午胎和轿车子午胎分类产量的汇总,详见附表二。
附表二 1997年----2003年轮胎会员企业子午胎产量分类表 单位:万条
| 
 年份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 
 轿车子午胎  | 
 694.72  | 
 1133.36  | 
 1490.96  | 
 1917.42  | 
 1618.12  | 
 1717.47  | 
 1011.35  | 
| 
 轻型载重汽车子午胎  | 
 191.72  | 
 327.31  | 
 487.25  | 
 734.75  | 
 1006.91  | 
 1194.04  | 
 1288.04  | 
| 
 载重汽车子午胎  | 
 144.14  | 
 2020.78  | 
 217.88  | 
 298.75  | 
 381.65  | 
 622.67  | 
 1011.35  | 
载重汽车子午胎历年产量和出口拨交量详见附表三。
附表三 1997年----2003年载重汽车子午胎产量和出口量汇总表 单位:万条
| 
 年份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 
 产量  | 
 144.14  | 
 202.78  | 
 217.88  | 
 298.75  | 
 381.65  | 
 622.67  | 
 1011.35  | 
| 
 出口量  | 
 39.86  | 
 56.27  | 
 92.42  | 
 117.07  | 
 107.35  | 
 144.07  | 
 207.53  | 
| 
 出口率%  | 
 27.65  | 
 27.74  | 
 42.41  | 
 39.19  | 
 28.12  | 
 23.13  | 
 20.52  | 
2002年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下,引起载重汽车子午胎出口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2003年继续下降近3个百分点。
一、 产能预测
2002年,在全国轮胎企业中,生产载重汽车子午胎企业共17家,不含部分企业已建成的新生产线而无产量的),生产载重汽车子午胎665.25万条,与上年同期相比递增58.45%,年平均产量为55.43万条。
2003年,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对15家生产载重汽车子午胎企业1至9月产量的统计,详见附表四。
附表四 2003年15家载重汽车子午胎企业月产量表 单位:万条
| 
 月份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 
 产量  | 
 59.01  | 
 57.41  | 
 70.36  | 
 76.54  | 
 81.08  | 
 87.66  | 
 92.12  | 
 87.74  | 
 95.41  | 
按附表四所示,载重汽车子午胎产量环比显示,除因受节假日或当月供电紧张的影响外,其余都是上升趋势。以9月份的产量测算,载重汽车子午胎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145万条。在产量统计表中,桦林轮胎公司无产量显示,2002年其产量为14.7万条;新增山东玲珑公司表达产量;辽宁轮胎公司(现更名为朝阳浪马轮胎公司)产量在统计表中未见,其生产能力已达35万条。普利司通(沈阳)公司2002年载重汽车子午胎产量为42.58万条(该公司非轮胎分会会员企业)。据现该公司今年产量将达60万条。按前所述,18家企业载重汽车子午胎年生产能力达1240万条以上。
二、 新生产线产能测算
(一) 2002年底,在山东省东营市放广饶县等地区,有8家企业新建载重汽车子午胎生产线,他们是山东金宇轮胎有限公司、永泰化工集团、永胜橡胶有限公司、西水集团兴源橡胶有限公司和华泰橡胶有限公司、银宝轮胎集团公司、恒丰橡塑公司和亚星轮胎有限公司,这些新建生产线先后建成投产,均在2003牛发挥产能效应。每条生产线的产能(一期工程)均为30万条,供不应求产能为240万条。
(二)据记载,浙江省富阳市杭州富阳公牛轮胎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5月28日下午,两条载重汽车子午胎徐徐下线,标志着该公司首期年产30万条项目正式建成。并表示2004年4月达到60万条规模;2005年12月达到120万条的生产能力;2007年12月将建成年产200万条的产能。
(三)据中国汽车报于2003年7月1日刊登一则消息,在福建莆田市支持福建省莆田市佳通轮胎公司增资1.5亿美元,技改扩建日产,万条载重汽车子午胎项目。最近已建成5万平方米新厂房,第一期工程日产5000条载重汽车子午胎项目投产。
综述上列10条载重汽车子午胎生产线产能预算,已达年产能420万条,目前正在发挥效应。
三、 原生产企业产能扩展的测算
2002年,在生产载重汽车子午胎的17家企业中,有一些企业正策划增资扩产技术改造项目,努力扩展载重汽车子午胎生产能力,并迅速付之实现。例如双星华青轮胎公司已于2003年4月30日下午,两条载重汽车子午胎顺利出模,标志着子午胎二期工程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完成,形成年产能为100万条,新增产能70万条;风神轮胎公司(原河南轮胎公司)80万套载重汽车子午胎于2003年6月全部建成投产,新增产能50万条。同时60万套扩建工程正在加快建设,计划于2004年三季度投稿生产,最终形成140万条的产能;上海轮胎公司30万条载重汽车子午胎技术改造项目,于2003年7月如期竣工,形成年180万条的产能。年内还将进行60万条子午胎扩建工程,计划于2004年建成投产。公司还有进一步扩大产能的设想;三角集团早已公开宣布,2003年确保载重汽车子午胎的产量为130万条,产能将达150万条左右,近期目标将扩大产能为250万条;杭州中策公司2003年4月,载重汽车子午胎月产量为8.12万条,年产能就达百万条,9月产量为14.8,1万条,测算年产能已180接近万条。另该公司已与美国库珀轮胎公司签约(供货协议),每年杭州将提供125万条子午胎,意味着该公司将进一步扩展载重汽车子午胎的产能;青岛黄海集团现产能扩大到60万条;近期还将进一步扩展;成山集团公司今年载重汽车子午胎产能扩展迅速,现产能已达130万条以上;以及贵州轮胎公司、山东玲珑公司等等均计划在原有产能基础上,通过工艺装备填平补齐,提升生产能力;原重庆子午胎厂被佳通轮胎公司收购后,经过整顿已于2003年7月恢复生产,其原有生产能力为15万条。目前,还在进行增资扩展项目,计划将日产载重汽车子午胎5000条。
综合上述前二部分的产能变化,结合第三部分动态状况,测算至2003年底,全国载重汽车子午胎的生产能力,将形成1700万条以上的产能。
目前,正在开工建设载重汽车子午胎生产线有:
1. 厦门正新橡胶公司
2. 江苏韩泰轮胎公司
3. 青岛赛子午胎信息园
4. 新疆轮胎有限公司
5. 山东泰山轮胎公司
6. 山东三工橡胶公司
7. 青岛国人集团 工业园区
8. 青岛平度地区一些企业
9. 山东陆通公司
尚有已立项未开工建设的项目不计其数。
上述项目一期建设规模为30万条载重汽车子午胎。
2003年全国载重汽车子午胎产量突破4万条大关,并将冲出1100万条,再创历史新高。
按照中国轮胎工业发展战略研究(2000-2005年)提出的中国轮胎工业“十五”规划目标;至2005年,轮胎产量为12500万条,其中子午胎5600万条,子午化率达45%。其中载重汽车子午胎子午化率达35%以上。就以载重汽车子午胎的产能发展趋势而言,已提前两年完成“十五”规划目标。
四、 市场动态
近几年来,汽车工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提升,汽车产量每年都是呈二位数的递增态势。尤其在2002年呈“井喷”现象,比上年同期增长39.31%,产量达到1325.22万辆,由载重汽车、客车和轿车三柱鼎立现象,扭转了以往缺重少轻不完善状况。汽车产量已基本达到“十五”规划的要求。目前,轿车配套用的子午线轮胎,子午化率达到97%;而重、中型载重汽车和大、中型客车配套用子午线轮胎较低,仅达23%左右。
载重汽车子午胎主要应用在重型、中型载重汽车和大型、中型客车上。2000年至2002年我国汽车总产量分别为1206.90万辆、233.44万辆和325.22万辆,其中重型、中型载重汽车和大型、中型客车产量详见附表五。
附表五 2000年----2002年重、中型载重汽车和大、中型客车产量表 单位:万辆
| 
 车型 年份  | 
 重型载重汽车  | 
 中型载重汽车  | 
 大型客车  | 
 中型客车  | 
| 
 2000  | 
 8.19  | 
 15.37  | 
 0.79  | 
 3.59  | 
| 
 2001  | 
 15.70  | 
 15.19  | 
 1.14  | 
 4.81  | 
| 
 2002  | 
 25.28  | 
 16.40  | 
 1.72  | 
 6.45  | 
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到2005年止汽车产量详见附表六。
附表六 2005年和2010年汽车产量规划 单位:万辆
| 
 项目  | 
 2005年  | 
 2010年  | ||
| 
 产量  | 
 保有量  | 
 产量  | 
 保有量  | |
| 
 合计  | 
 289-328  | 
 2198-2355  | 
 398-472  | 
 3100-3315  | 
| 
 其中:轿车  | 
 128-139  | 
 843-909  | 
 193-243  | 
 1423-1542  | 
| 
 客车  | 
 55-68  | 
 450-490  | 
 60-72  | 
 540-580  | 
| 
 货车  | 
 106-121  | 
 905-956  | 
 145-157  | 
 1137-1193  | 
如以2002年重型、中型载重汽车和大型、中型客车的产量,全部配用载重汽车子午胎,以每辆车配用7条子午胎测算,仅需载重子午胎350万条。同时,全国公路运输车辆拥有量为764.4万辆,尚不能全部换上载重汽车子午胎,而是部份长途运输车辆装上了子午胎,尚需要进一步推广,宣传扩大载重汽车子午胎的使用,甚至在原配胎上应用,其发展潜力有一定空间。
据我国轮胎战略研究专题级提出的“2000-2005年中国轮胎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一文报导,“十五”未期2005年时,按汽车工业“十五”规划设想(详见附表六),测算出载重汽车子午胎需求量为1290万条,2010年时为1950万条,子午化率分别为40%和53%,2015年时为2800万条,子午化率为77%。
为此,经过测算到2003年底止,我国轮胎行业对载重汽车子午胎产能的储备已超出1700万条,提前两年完成“十五”规划目标,汽车工业的汽车产量提前三年完成汽车发展规划目标。由于2002年汽车工业突发性的发展,形成“井喷”现象,原“十五”规划需作补充调整,现尚未见新的规划问世。有专家预测2003年汽车产量将突破400万辆,保守的按每年20%的速度递增,至2005年将达600万辆。对此,有专家预测轮胎工业相适应的轮胎产量约2.2亿条,其中载重汽车子午胎将为1800万条左右(含轮胎出口355万条)。就依此数为准,2005年时,载重汽车子午胎的产能已超过2000万条,仍能满足市场内销和出口的需求。但是,汽车行业对汽车原配胎采用载重汽车子午胎和市场汽车保有量选用载重汽车子午胎的需求上,与轮胎行业对载重汽车子午胎的产能是不相匹配的,存在很大差距,而形成供大于求局面的态势,不能不引起轮胎行业内外大家的关注。
年初,曾有人议论,某一外资轮胎企业已看好载重汽车子午胎的前景,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好积极收购一些载重汽车子午胎生产厂,并将其各自进行增资扩产的技术改造项目,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使其名下的载重汽车子午胎产量,将突破千万条,欲居中国轮胎行业的排头兵。目前,该策划正积极在动作中。如这一计划保以实现,到2005年时,轮胎行业对载重汽车子午胎产能的储备,将能东路汽车工业到2010年发展规划对载重汽车子午胎的需求。
五、 产品技术状况
我国子午线轮胎的生产技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分别引进美国费尔斯通公司,意大利倍时力公司和英国邓录普公司厂家的技术软件和进口各类工艺装备,通过引进技术和工艺装备为提高轮胎行业整体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载重汽车子午胎建设项目投资大、技术含量高,难度大、起点高的因素使其产能要扩大受到了一定限制。之后,通过对引起技术的消化吸收,产、学、研三方的结合,技术上实现更大创新,以及工艺装备加速国产化,促进了载重汽车子午胎产能的腾飞。我国载重汽车子午胎自1964年生产第一条时起,到年产100万条产量时,走了整整30年的时间,从百万条到200万条产量时仅用了4年时间,从200万条到300万条产量用了2年时间,从300万条到达600万条产量时也用2年时间。建设一条年产30万条载重汽车子午胎生产线,以往需投资6-7亿元,现仅需3-4亿元,建设周期也大大缩短,已经可以做到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历年来对会员企业轮胎产品分规格产量进行统计汇总,其中对载重汽车子午胎产量统计中可以看出,现选择12.00R20-18、11.00R22.6-16(14)、11.00R20-18(16)、10.00R20-16、9.00R20-16(14)、8.25R20-14和7.50R20-14十个规格和相对应的斜交轮胎进行汇总简析,详见附表七。
附表七 1997-2002年载重汽车子午胎产量出口量和17.00R20-18~7.50R20-14轮胎变化情况汇总表
单位:万条
| 
 年份 项目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
| 
 载重汽车子午胎产量  | 
 144.14  | 
 202.78  | 
 217.78  | 
 298.75  | 
 381.65  | 
 622.67  | |
| 
 其中:10个规格产量  | 
 131.23  | 
 187.0  | 
 162.24  | 
 229.46  | 
 276.61  | 
 463.74  | |
| 
 载重汽车子午胎出口量  | 
 39.86  | 
 56.27  | 
 92.42  | 
 117.06  | 
 107.65  | 
 144.07  | |
| 
 其中:10个规格出口量  | 
 27.34  | 
 34.82  | 
 48.66  | 
 64.62  | 
 46.06  | 
 59.82  | |
| 
 10个规格产量集中度%  | 
 91.04  | 
 79.33  | 
 74.46  | 
 76.80  | 
 72.47  | 
 74.47  | |
| 
 10个规格出口量集中度%  | 
 68.59  | 
 61.88  | 
 52.65  | 
 55.20  | 
 42.90  | 
 41.52  | |
| 
 12.00R20-18  | 
 产 量  | 
 3.04  | 
 5.35  | 
 5.63  | 
 7.98  | 
 10.38  | 
 38.04  | 
| 
 出口量  | 
 2.49  | 
 2.29  | 
 3.03  | 
 3.29  | 
 2.82  | 
 7.92  | |
| 
 11.00R22.5-16  | 
 产 量  | 
 8.35  | 
 12.69  | 
 18.30  | 
 24.46  | 
 22.25  | 
 29.66  | 
| 
 出口量  | 
 8.40  | 
 9.97  | 
 16.43  | 
 20.24  | 
 7.85  | 
 26.81  | |
| 
 11.00R20-16  | 
 产 量  | 
 9.49  | 
 11.24  | 
 14.79  | 
 23.53  | 
 27.35  | 
 64.85  | 
| 
 出口量  | 
 2.87  | 
 3.88  | 
 2.93  | 
 6.63  | 
 6.20  | 
 7.66  | |
| 
 10.00R20-16  | 
 产 量  | 
 16.48  | 
 30.20  | 
 34.14  | 
 55.52  | 
 97.25  | 
 199.90  | 
| 
 出口量  | 
 4.98  | 
 6.79  | 
 8.23  | 
 12.96  | 
 8.63  | 
 9.26  | |
| 
 9.00R20-16  | 
 产 量  | 
 25.67  | 
 35.60  | 
 46.14  | 
 64.67  | 
 75.40  | 
 86.18  | 
| 
 出口量  | 
 2.59  | 
 2.04  | 
 2.11  | 
 1.48  | 
 3.01  | 
 2.67  | |
| 
 9.00R20-14  | 
 产 量  | 
 63.04  | 
 52.79  | 
 21.08  | 
 12.20  | 
 8.08  | 
 2.73  | 
| 
 出口量  | 
 4.29  | 
 5.09  | 
 1.79  | 
 1.05  | 
 0.99  | 
 0.80  | 
附表七 1997-2002年载重汽车斜交胎产量出口量和12.00-20-18~7.50-20-14轮胎变化情况汇总表
单位:万条
| 
 年份 项目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
| 
 载重汽车斜交胎产量  | 
 1793.58  | 
 1783.35  | 
 1807.89  | 
 1919.89  | 
 1881.78  | 
 1850.44  | |
| 
 其中:10个规格产量  | 
 1575.49  | 
 1570.95  | 
 1577.55  | 
 1671.44  | 
 1563.53  | 
 1538.32  | |
| 
 载重汽车斜交胎出口量  | 
 196.51  | 
 212.62  | 
 299.05  | 
 454.92  | 
 405.44  | 
 443.46  | |
| 
 其中:10个规格出口量  | 
 151.91  | 
 139.19  | 
 200.43  | 
 313.0  | 
 255.32  | 
 318.09  | |
| 
 10个规格产量集中度%  | 
 87.85  | 
 88.09  | 
 87.04  | 
 87.03  | 
 83.06  | 
 83.06  | |
| 
 10个规格出口量集中度%  | 
 77.30  | 
 65.46  | 
 66.98  | 
 68.78  | 
 62.89  | 
 71.41  | |
| 
 12.00-20-18  | 
 产 量  | 
 164.44  | 
 72.02  | 
 69.94  | 
 111.8  | 
 111.25  | 
 154.35  | 
| 
 出口量  | 
 17.09  | 
 18.89  | 
 26.06  | 
 51.14  | 
 50.47  | 
 49.28  | |
| 
 11.00-22.5-16  | 
 产 量  | 
 0.17  | 
 0.35  | 
 0.23  | 
 0.73  | ||
| 
 出口量  | 
 0.02  | 
 0.23  | 
 0.73  | ||||
| 
 11.00-20-16  | 
 产 量  | 
 22.09  | 
 17.10  | 
 22.20  | 
 47.09  | 
 72.22  | 
 44.26  | 
| 
 出口量  | 
 10.46  | 
 12.92  | 
 17.84  | 
 37.34  | 
 41.18  | 
 30.58  | |
| 
 10.00-20-16  | 
 产 量  | 
 214.00  | 
 273.07  | 
 383.19  | 
 435.58  | 
 436.08  | 
 550.55  | 
| 
 出口量  | 
 40.20  | 
 31.69  | 
 57.08  | 
 94.38  | 
 64.64  | 
 101.32  | |
| 
 9.00-20-16  | 
 产 量  | 
 905.93  | 
 912.79  | 
 842.08  | 
 836.27  | 
 669.48  | 
 539.71  | 
| 
 出口量  | 
 32.03  | 
 24.38  | 
 31.29  | 
 45.41  | 
 22.97  | 
 56.38  | |
| 
 9.00-20-14  | 
 产 量  | 
 227.03  | 
 142.20  | 
 101.94  | 
 88.93  | 
 108.36  | 
 61.82  | 
| 
 出口量  | 
 33.0  | 
 34.32  | 
 44.15  | 
 45.70  | 
 43.97  | 
 40.77  | 
从附表七、八中可以看出,以2002年为例,12.00R20-18——7.50R20-14和12.00-20.18——7.50-20-14这十种规格载重汽车轮胎、子午胎产量集中度为74.47%,出口拨交量的集中度为41.52%;斜交胎产量集中度为83.06%,出口拨交量的集中度为71.41%,集中度是相对很高的,多数企业都生产同一规格已经引起市场的竞争。
自2001年下半年起,由于国内高等级公路迅速延伸,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增加,交通运输业随之旺盛,以及人们对载重汽车子午胎认识看好,尤其是其节能效果、以及人们对载重汽车子午胎认识看好,尤其是其节能效果、耐腐、舒适的性能,使社会维修用载重汽车子午胎需求量逐步升温,轮胎企业减少了出口量而转向国内市场,以适应国内市场“井喷”现象的需求。以2002年为例,12.00R20-18、11.00R22.5-16、11.00R20-18、10.00R20-16和9.00R20-16等规格子午胎,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66.47%、33.3%、91.26%、105.55%和14.29%,而出口拨交量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同期斜交胎同比增长38.74%、215.3%、25.35%、26.25%和负增长19.40%。现国内一些新建载重汽车子午胎的生产线,主要生产这几个规格的子午线轮胎,而对 制尺寸80、75、70系列,以及轮辋尺寸为24.5英寸、22.5英寸系列的无内胎子午胎顾及较少,或许有人提出异议,这些系列产品现国内市场需求甚少,只适应国外市场需求,现阶段先易后难,生产常用规格在市场竞争中先占领一席之地,今后再议投入这有一定难度的产品。这种发展趋势的结局,必将导致轮胎市场产品集中度提升,供大于示局面的形成,产品价格大战随之而来。
当前,载重汽车子午胎建设热潮有增无减,如何权衡其利弊?载重汽车子午胎产能的快速提升,将运动员多方力量去促动汽车生产部门和使用部门多多选用载重汽车子午胎,有利于提高其子午化率,有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而面对那些片面鼓吹载重汽车子午胎发展空间,但对其附带产生的后遗症,却很少有人正面提出的好办法。载重汽车子午胎与余交胎的价值之比,现阶段为2.2-2.5:1,如一旦降到1.5:1的价值琏时,余交胎会进一步收缩产量,子午胎产量会聚升,那时经济效益又将如何来核算?……,故其利弊的褒贬,有关部门应作深层次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