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维码将于3:00后失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品牌营销成国内轮胎企业“软肋”
发布时间:2012/07/10    作者: 无    来源: 轮胎世界网 订阅

近日,国内轮胎品牌万达宝通发布的消息,在业界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卖轮胎送汽车”的宣传语,扎扎实实地吸引了很多人——尤其是轮胎经销商的目光。

其实在这之前,跨国巨头们早已行动起来,在中国展开了品牌营销大战:倍耐力大打时尚牌;米其林开始“从娃娃抓起”;普利司通走“环保”和“亲子”路线;德国马牌“热衷”赞助各类足球赛事……

现在,本土轮胎企业也开始广泛关注品牌营销,这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轮胎业的新希望。

中国轮胎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三角集团董事长丁玉华,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国产轮胎企业的整体生产技术、设备和研发,都不比国外的差,我们差的,只是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据分析,就是这“品牌”二字,导致诸多本土轮胎企业只能局限在低端产品领域,从而影响了本土轮胎的市场拓展。目前,在国内大大小小的本土轮胎企业中,真正具有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寥寥无几。

据统计,国内轮胎总产量从2005年的3.18亿条,迅速增长到2011年的8.32亿条,几年时间翻了2.6倍多;而随着“一窝蜂”投资的轮胎厂在2012年相继实现投产,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加上跨国公司争相圈定“势力范围”,使得国内轮胎业的竞争更具挑战性,也对本土的轮胎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据有关人士分析,本土轮胎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眼下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

首先,一些企业尚不能形成完整的营销体系,甚至连产品定位都不甚明确,只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靠采取极端措施“博眼球”。

据分析,将产品推给经销商与卖给客户的效果是不同的:为换取奖品,经销商会在活动期间大批进货,而积压的库存短时间内无法消化,将导致其一段时间内无法持续进货。这对万达宝通来说,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此外,还有些实力雄厚的轮胎企业,工作没少做,但总是显得“不痛不痒”,活动目的不明确,意图不统一,或传达不到位,无法引起广泛关注。

例如位列中国轮胎前三强、世界轮胎前16强的玲珑轮胎,在品牌建设方面不可谓不下力气:赞助中国男女排球国家队、澳洲布里斯班狮吼足球队、保加利亚登山队,成立中国首支女子赛车队等。力气没少下,但不知为何,该企业做的所有努力,似乎都没有引起太广泛的关注。

有关人士表示,此事表明,国内轮胎企业在营销意识和手段上,与跨国巨头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二者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比如,玲珑轮胎虽然也有吉祥物——玲珑小子,但与米其林的“米其林轮胎先生”相比,在市场认知度上,简直是平头老百姓与当红明星的差距。

此外,细节往往决定品质。国内知名的轮胎企业中,有些连公司官网都没有,有官网的也大多制作粗糙、内容陈旧。这些企业或许该去看看几大跨国轮胎巨头的网站,尤其是倍耐力的网站,它很注重细节:既然品牌是走高端、时尚路线,网站就细致到在设计上和内容中运用了众多的时尚元素。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所谓的“品牌打造”、“品牌营销”,无论从时间积累还是从体系完善上来看,其实都不简单,也无法一蹴而就。但至少,企业最起码应该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是家什么样的企业,想向消费者传达什么样的品牌信息,然后才能谈得上采取什么方式,通过什么营销手段,去展现自己的品牌内涵。

中国轮胎企业的品牌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