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维码将于3:00后失效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活动 > 商务考察
中橡协组团赴韩国考察见闻
发布时间:2013/12/10    作者: 宋志凌    来源: 中国橡胶网 订阅

中国橡胶网讯  11月4~8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组织国内橡胶相关企业赴韩国考察,先后拜访了锦湖石化公司、锦湖POLYCHEM公司、韩泰轮胎总部、三星电子公司,出席了丽水市政府召开的投资洽谈会,与韩国国会议员会面,并安排了韩国企业高层现场授课。考察团采用实地考察、专家讲座等多样互动形式了解韩国经济发展史,以及制造业如何实现管理创新和卓越运营。

一、韩国经济发展历史

韩国经济发展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1945年以前是日本殖民地时期,韩国被剥夺了资本积累的机会,企业均归日本所有。1950~1960年是经济开发准备阶段,但由于内战导致国内生产设施被破坏,韩国经济面临极度困难。60年代,本着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想法,着力引进先进技术,培养技术及经营专家,形成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假发、木材、纤维、贸易是这个阶段韩国的主要产业。1970~1980年,机械工业、汽车、电子等重化工业得到巨大发展,但同时也开始出现过度投资现象。进入80年代,韩国采取紧缩政策,整顿重化工业的过度投资,着手半导体、电子交换机的国产化开发,为信息化时代做准备。90年代,受中国企业的冲击,韩国原有的纤维、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崩溃,转向培育IT、手机、汽车等技术密集产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产品研发。这个阶段,韩国成为世界研发投资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使其经济非常艰难。很多企业投入大量技术研发资金但没有成功,成为引发外汇危机的重要原因。

进入21世纪,韩国经济逐渐恢复,发展模式由原来的“高风险、高回报、高投资”向“低风险、低回报、低投资”转型,向增强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转型。制造业重整旗鼓,加大技术密集型配件的出口。
韩国主要企业三星、现代、大宇集团对韩国经济影响重大。目前,除水力、电力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韩国的十大财阀均为家族企业。由于国内市场狭小,韩国企业不得不走向国际化。同中国、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共通性,韩国也需要出口欧美市场以获得利润。但面临发达国家购买力的降低,如何寻找新的市场,是三国未来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据了解,韩国现有三大轮胎企业锦湖、韩泰、耐克森,另有2家小的力车胎企业。政府对轮胎行业没有宏观控制,因其不具备国家支柱产业的地位,且主要向国际市场发展。其他一些汽车橡胶配件企业之前主要给国内的现代汽车配套,现在有很多中小企业出口到德国,给奥迪、大众等汽车配套。

二、参观锦湖石化和锦湖POLYCHEM公司

锦湖石化公司是继美国埃克森美孚、德国朗盛公司之后,世界第三大石化企业。其丽水工厂环境优美,几乎闻不到任何气味,且高度自动化,仅有220名员工。丽水工厂主要生产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应用于电子化学、环保型建材、精密化学行业。年产合成橡胶51万吨,精密化学品8.3万吨,电力150千瓦。主要合成橡胶产品包括丁苯橡胶(29万吨/年)、低顺式顺丁橡胶(4.5万吨/年)、溶聚丁苯橡胶(6万吨/年)、热塑性弹性体(7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4.5万吨/年)等。年产丁二烯14.7万吨,以自用为主。2012年新增6万吨/年SBR生产线。国内市场占其总销售收入的37%,海外占63%。目前在中国上海、南京、日照、重庆、沈阳有5个生产基地,重庆工厂主要生产不溶性硫磺。公司计划在7年内实现产值翻番,到2020年达到20万亿韩币(约187亿美元)。

锦湖POLYCHEM是锦湖石化的子公司,1985年由锦湖石化与日本JSR公司合资建立,目前双方各占50%的股份。该公司在丽水有2个工厂,只生产三元乙丙橡胶(EPDM),年产能共计16万吨,其中第一工厂年产能为10万吨,第二工厂为6万吨。据了解,日本东京大地震使JSR的本土工厂受到破坏,无法正常运行,产能下降,成本上升。其原有的两家工厂,其中一个已关闭,另一个仅有3万吨/年的产能。丽水工厂明年计划再增6万吨EPDM生产线,预计到2015年EPDM产能将达到25万吨/年。

埃克森美孚、朗盛、锦湖、三井是世界上前四大EPDM生产商。锦湖POLYCHEM认为,其有自己的技术专利,更具有成本优势,如最初生产1吨产品需要8吨蒸汽,现在降至2吨,成本下降了30万韩元/吨(约280美元/吨)。

三、拜访韩泰轮胎公司总部

韩泰(Hankook)轮胎总部位于韩国首都首尔市,代表团到达当天,公司采购、战略、市场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韩泰轮胎成立于1941年,是韩国第一家轮胎企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韩泰轮胎通过不断创新与开拓,业务已经遍布全球。在2013年度世界轮胎75强中,排名第7位。除了韩国总部之外,韩泰轮胎在全球还设有3个地域本部(中国、欧洲及美洲)、27个分公司,其销售网络已遍布180个国家,雇员人数超过18000人,近70%的年收入来自日益成熟的海外市场。

2012年,韩泰销售收入约62亿美元,在韩国轮胎业排名第一,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是韩泰轮胎业务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公司将每年营业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中,并且在全球设立了五大研发中心(分别位于韩国、中国、日本、美国以及德国),致力于开发尖端技术。韩泰在国内有两家轮胎试验场,其中一家在建。另外,在西班牙租赁了一家轮胎试验场。

 

图为代表团在韩泰轮胎总部合影

韩泰轮胎于1996年进入中国,在江苏淮安、浙江嘉兴建起两大生产基地后,重庆生产基地也在2012年正式投产。1998年,在浙江嘉兴设立中国技术研发中心(CTC)。韩泰轮胎在中国有18个销售分公司和4个物流中心。2012年,中国工厂的产量为3000万条,2017年预计达到3660万条。双方交流了中国轮胎市场的情况。韩泰认为,中国是未来汽车发展很有魅力的市场,预计中国轮胎产能2017年将达到6亿条。公司在中国的长期目标是:扩大产销量,确保成长驱动力,产品线定位于高端、豪华品牌。韩泰轮胎预计2014年,中国轮胎行业的增长率在4%~5%。对于中国政府即将出台的轮胎准入条件,韩泰表示十分关注,同时也认为环保要求的提高将是外资轮胎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被问及未来轮胎对原材料的需求预测时,韩泰轮胎认为,轮胎产品将向高性能方向发展,对原材料的强度要求更高,橡胶的含量会更低,原材料的结构更简洁。韩泰轮胎在中国的销售额占其全球销售总额的14%~15%,欧美是其主要销售市场。虽然美国经济下滑已探底,欧洲经济也比预期的要好,正在恢复过程中,但均达不到中国的增长率。韩泰表示,目前主要做好轮胎业务,分销和流通方面还要再加强,但也有计划介入上游产品的生产。

四、体会

通过此次韩国之行,特别是对韩国企业几十年间成功和失败案例的详细分析,有触类旁通的感觉。大家认为:

1.韩国的历史和文化源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有很多相通性,都是经历过战争,白手起家,也同样经历了产能过剩、过度投资的阶段,其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2.创新不仅体现在战略层面,在运营层面的创新也将对公司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企业要不断创新和研发,时刻准备新一代的技术,用跳跃式的方法去发展。只有善于创新的企业才能持续成长。

4.中国制造业环保治理水平与韩国企业有一定差距,如何真正实现环境友好,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