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橡胶网讯 2014年6月3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申请对来自中国的乘用车及轻卡车轮胎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该案件涉及我国直接对美出口企业200多家,涉案金额高达33.7亿美元。2015年1月2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初裁决定,初裁税率高达30.46%~100.02%,其中我国6家重点国有轮胎企业为高达100.02%的歧视性全国税率,还有11家未被证明与国有企业身份无关的轮胎企业也被征收了100.02%的歧视性全国税率。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有必要对我国轮胎的出口情况及如何应对美国“双反”调查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2014年我国汽车轮胎出口情况
2014年,我国汽车轮胎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其中海关代码401110项下机动小客车用新的充气橡胶轮胎出口量增长6.9%,401120项下客车或货运机动车辆用新的充气橡胶轮胎出口量增长18.1%,详情见表1。
表1 2014年中国汽车轮胎出口情况
海关代码 |
数量 /千克 |
金额 /美元 |
数量同比/% |
金额同比/% |
2014年均价 美元/千克 |
2013年均价 美元/千克 |
401110 |
1875850080 |
6057861691 |
6.9 |
-2.0 |
3.23 |
3.52 |
401120 |
3150953028 |
8517839542 |
18.1 |
4.7 |
2.70 |
3.05 |
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汽车轮胎出口数量超过500万吨,出口金额达到145亿美元。其中,乘用车和轻卡车轮胎出口量为187.5万吨,载重胎出口量为315万吨,载重胎出口量增幅远高于乘用车和轻卡车轮胎。在出口量保持增长的同时,出口价格下降。其中,乘用车和轻卡车轮胎比2013年下降了8%,平均出口价格仅为3.23美元/千克;载重胎价格下降了12%,出口均价仅为2.7美元/千克。
二、2014年中国轮胎对美国出口情况
1. 对美出口总体概况
2014年我国主要涉案产品401110对美国出口量下降,降幅为 2.5%,但价格下降了7.4%;没有涉案的401120产品对美出口量则快速增长,同比增长43.7%,但价格下降了12%。虽然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天然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下滑所致,但这一现象仍值得全行业高度重视,因为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出口额,401120产品对美出口的增幅都较大,而且远高于401110产品,必须要警惕美国新一轮的贸易摩擦。
表2 2014年中国轮胎对美国出口情况
海关代码 |
数量/ 千克 |
金额/ 美元 |
数量 同比/% |
金额 同比/% |
2014年均价 美元/千克 |
2013年均价 美元/千克 |
401110 |
547524053 |
1714283624 |
-2.5 |
-9.6 |
3.13 |
3.38 |
401120 |
656690473 |
1850255486 |
+43.7 |
+27.6 |
2.82 |
3.17 |
表1和表2显示,2014年我国401110产品对美出口量约占该类产品出口总量的30%,401120产品对美出口量约占该类产品出口总量的20%。我国对美国这两类产品的总出口量为120万吨,出口金额为35亿美元。401110产品对美出口均价为3.13美元/千克,低于我国该类产品出口均价3.23美元/千克;401120对美出口均价略高于该类产品出口均价。
2. 对美国出口月变化情况
表3 2014年401110对美月出口情况
月份 |
数量/ 千克 |
金额/ 美元 |
数量 同比/% |
金额同比/% |
平均价格 美元/千克 |
1 |
46028935 |
150269358 |
5 |
-3.6 |
3.26 |
2 |
26851569 |
88933106 |
-1.1 |
-10.8 |
3.31 |
3 |
44950108 |
145694470 |
0.4 |
-7.3 |
3.24 |
4 |
50492906 |
159297083 |
9.7 |
-1.2 |
3.15 |
5 |
47296405 |
147551852 |
-16.6 |
-23.9 |
3.12 |
6 |
50814683 |
156082066 |
-0.6 |
-9.1 |
3.07 |
7 |
67007943 |
204127514 |
31.8 |
20 |
3.05 |
8 |
52078593 |
160101145 |
0.2 |
-7.4 |
3.07 |
9 |
50490321 |
153855704 |
4.2 |
-2.4 |
3.05 |
10 |
47148732 |
146123936 |
3.8 |
0.1 |
3.10 |
11 |
37416479 |
117430960 |
-21.9 |
-26.3 |
3.14 |
12 |
26947379 |
84816430 |
-43.3 |
-45.1 |
3.15 |
从表3可以看出,自美国对我国401110产品立案调查后,只有7月份我国对美出口保持增长,其他月份都是负增长,尤其是11、12月出口量大幅下降,说明美国“双反”调查对我国轮胎出口影响巨大。从价格来看,对美出口价格出现单边下跌态势,从1月份的3.26美元/千克到12月份的3.15美元/千克,下降了3.4%。
表4 2014年401120产品对美月出口情况
月份 |
数量 /千克 |
金额 /美元 |
数量 同比/% |
金额 同比/% |
平均价格 美元/千克 |
1 |
48602363 |
144963311 |
51 |
33.9 |
2.98 |
2 |
34355351 |
102586185 |
51 |
35.1 |
2.99 |
3 |
48776642 |
142845864 |
29.2 |
13.1 |
2.93 |
4 |
55906984 |
161946833 |
77.7 |
55.7 |
2.90 |
5 |
53197213 |
153035857 |
39.2 |
23.1 |
2.88 |
6 |
55770908 |
156410772 |
55 |
36.9 |
2.80 |
7 |
64483389 |
177390567 |
56.5 |
36 |
2.75 |
8 |
65727130 |
179702052 |
56.1 |
37 |
2.73 |
9 |
60543301 |
165637131 |
55.6 |
38.4 |
2.74 |
10 |
56628299 |
154696456 |
43.1 |
29 |
2.73 |
11 |
56814203 |
156708315 |
27.6 |
14.6 |
2.76 |
12 |
55884690 |
154332143 |
6.7 |
-2.7 |
2.76 |
从表4可以看出,401120产品全年对美出口增长较大,但11、12月出口增幅环比大幅下降,出口价格从1月份的2.98美元/千克下降到12月份的2.76美元/千克,下降了7.4%。
对比表3和表4还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出口美国401120产品的降价幅度高于401110产品的降价幅度。
三、如何应对美国“双反”调查
在遭受美国“双反”调查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轮胎行业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法律层面的应诉,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各项公关游说工作,争取发出有利于中国的声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全行业应该团结起来,在各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前开展相应的应诉组织工作。另外,还应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开展积极有效的行业自律行动,以避免今后的贸易摩擦。
1.法律层面的工作
美国对中国轮胎“双反”调查中有3个关键点:一是考虑中国轮胎是否对美国轮胎行业造成了实质损害;二是中国轮胎对美国轮胎行业有没有损害威胁;三是即使美国轮胎行业受到了损害和威胁,是不是由中国轮胎引起的。也就是说,美国轮胎行业受伤害和中国轮胎出口有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第一,中国轮胎是否对美国轮胎行业造成实质损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将通过考核20多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做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我国轮胎企业在应诉过程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海外律所深入分析这些经济指标,并给ITC一个合理的解释。
第二,中国轮胎对美国轮胎行业有没有损害威胁?这是较难定量的问题,也是此次案件中的难点。ITC如果认为中国轮胎产能过剩,就可能认定中国轮胎对美国存在潜在损害威胁。所以ITC将关注中国轮胎产能有没有继续扩张,有没有过剩?如果过剩,有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消化中国过剩的产能,中国出口商增加对美出口的动机有多大?我国则需要提供更多的数据证明中国轮胎产能增加主要是针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本土不断增加的汽车保有量;另外需强调中国轮胎出口世界各地市场,其中出口美国的轮胎总量仅占中国轮胎总产量的15%左右。
第三,目前对我国最有利的数据是美国轮胎行业在案件重点调查期2011~2013年间,其利润是历史最高点,高达38.8亿美元。如果中国轮胎出口对美国轮胎行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美国轮胎行业的利润就不会达到历史高点。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来自中国的轮胎进口量不断增加,美国轮胎生产商仍然获得了不断增长的利润。
尽管从法律层面讲我国有一定的有利证据,但从ITC初裁情况看并不乐观。初裁的6个委员中有3个委员认定中国轮胎对美有实质性损害,有3个委员认定有损害威胁,因此在终裁中必须争取到4票才能获胜。
另外,ITC初裁报告中每个委员都认为中国轮胎出口产品属于第三梯队,对美国品牌的第一梯队产品构成威胁的理论并不充分。但由于初裁时间不充分,结论会有局限性,而终裁不但时间充分,而且要求一定要有因果关系才能做出判断,所以我国轮胎企业一定要利用终裁前的时间做好充分准备,解释清楚中国轮胎对美出口并未造成实质性伤害。通过关键的调查问卷,使ITC获得更多的数据,并有一个正确的判断。ITC最后的听证会也非常关键,中方律所应提前了解ITC可能提到的问题,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听证会上中方证人及提供论据的内容准备也非常关键。
2.公关游说工作
公关游说工作的关键点是国内轮胎企业和国外进口经销商应该联合起来,一盘棋应对。每家企业应该通过相关媒体发出相同的声音,而不是各自为战。
争取美国国内反对者的支持也很重要,如美国轮胎经销商协会(TIA),TIA有来自50个州的7000多家轮胎经销商会员,很多经销商都经销中国轮胎。在2009年轮胎特保案期间,TIA就代表经销商会员发表声明,认为拒绝来自中国轮胎的进口对美国轮胎行业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此外,经济学家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中国的“数量效应”和“价格效应”对美国轮胎产业是否造成了实质性损害,什么原因影响了美国的轮胎价格水平,以及进口轮胎在设定美国价格水平中起到何种作用等也很有必要。同时,通过在战略营销和品牌对设定价格水平中的作用,证明品牌推广可以使同质产品在消费者眼中变为不同或者独特的产品,从而提高品牌产品的价格,并以此证明中国产品虽然价格低但并不能对美国轮胎生产商造成不利影响。
其他方面,需要缓和美国媒体报道中关于贸易案件和征收关税报道中的对华偏见,促使决策者认为此次征收关税只能适得其反,只会伤害负担能力最差的消费者利益。限制从中国的进口并不能增加美国本土的生产,只是转向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
3.行业自律行动
在美国“双反”面前,我国轮胎行业也要进行反思。首先是出口定价问题。轮胎企业不应该为了加大出口而互相拼价格,其结果只能引来更多的贸易摩擦;在增加产能的同时要考虑市场承受能力,考虑产品档次是否有提升,因为每次贸易摩擦都会调查产能。我国轮胎企业应吸取教训,谨慎扩张,把在海外拼价格变为拼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另外,全行业要密切关注此次案件的调查时间表,尽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相关的应诉工作。
表5 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时间进度表
预计日期 |
事件 |
2015年2月中旬 |
ITC向所有中国生产商、出口商,所有美国进口商、生产商和美国最大的客户发布终裁调查问卷 |
2015年3月底 |
ITC调查问卷的回复截止日期 |
2015年6月2日 |
ITC召开全天听证会 |
2015年6月6日 |
商务部发布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决定 |
2015年7月10日 |
ITC委员投票做出最终损害裁定并宣布结果 |
2015年7月21日 |
ITC出具书面理由解释最终损害的裁定结果 |
四、结束语
此次美国没有一家轮胎生产商加入对中国轮胎的“双反”调查。虽然起诉方USW有申请征收“双反”税的合法权利,但缺少生产商的支持,本身就说明美国轮胎企业并不认为受到中国进口轮胎的损害或损害威胁。
另外有充分证据表明,在过去10年,美国轮胎生产商纷纷调整经营策略,集中生产OEM和第一级轮胎细分市场产品,其更希望以更赚钱的高端产品与从境外进口的低端轮胎互为补充,而USW则以争取更多就业机会的幌子,无视美国轮胎生产商的需求,对中国轮胎提起“双反”。为此,中国轮胎企业应该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和出口价格,提升品牌和实力,完成涅槃重生。